12月初,浙江日报、临安市科技局与临安市政府代表一行来到位于临安昌化清凉峰镇顺溪村,对我公司的核鳞系列的专利项目的开发和生产的流程做了一番实地考察。可以说,我公司自主开发的山核桃蒲壳加工为园林覆盖物与栽培介质的新技术新成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及各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踏进工厂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深紫色的堆得高高的核鳞“小山”,看到这个场景,临安科技局与政府的领导们不禁赞叹不已。山核桃作为临安当地的特色食品,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但是其新鲜的外蒲,却一直困扰着临安当地居民的生活。长期以来,山核桃蒲壳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给产区和下游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对人民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隐患。由于山核桃蒲壳数量具大并且无利用价值,农户经常将其随意倒在村口、路边、墙角等处,任其遭受风吹雨淋,腐烂散发臭味及流出的腐水,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沿河两边的农户和经销商,常把大量蒲壳倾倒到溪涧、河中,造成河道堵塞、鱼虾中毒,下游人们不但不能作饮用水源,有时甚至不能作为灌溉用水。临安市政府虽然对山核桃蒲壳的污染问题一直很重视,也花了许多力气治理,却苦于一直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彻底根治。
在参观了介质加工厂车间的生产之后,前来的政府科技局的领导与新闻单位的朋友都对我公司的创新理念与大胆的开拓精神连连称道。在对国外的先进理念借鉴的基础上,我公司大胆创新,将这一废弃物变废为宝,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加工工艺流程,生产逐渐走上正轨,不仅在国内园艺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产品更出口到日本,阿联酋等国。将山核桃蒲壳开发成园艺栽培基质,符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它的实施,不但可使山核桃蒲壳变废为宝,增加林农的收入,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区及其下游的污染问题。它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备的产品。
目前,此项技术在虹越公司技术人员的不断攻关和改进下已获得了多项产品专利,并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积极着作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产品远销海内外。
浙江日报12月11日第12版我公司核鳞产品报道
钱江晚报12月9日A5版上关于我公司核鳞产品的报道